让电力更智慧,让负荷更智能

求真创新,追求卓越

  • 新能源功率预测系统
    面向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领域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 配电网智能规划系统
    有机整合了电网数据、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先进算法,为电力配网自动化提供全方位、强有力的规划与分析支持
  • 配电网故障诊断智能体
    为电力运维人员提供高效智能的配电网故障诊断模型,助力快速精准处理故障,提高处理效率,降低停电损失
  • 多元场景运行方式生成软件
    基于现代方法的电网运行多场景潮流样本生成
  • 系统集成服务
    综合计算机软硬件、数据库、中间件等进行软硬件集成,根据客户需求建成满足业务特定功能的系统支撑平台
  • 定制化软件开发实施服务
    对客户业务进行充分实地调研后,根据用户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化软件开发实施服务,实现科研成果的专业化与产品化运作
核心产品
技术优势
成果案例
  • 基于知识图谱、自然语言理解和知识推理的电网调度操作流程自动化技术
    需求:面向电网调度操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需求 目标:提升倒闸操作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实现:利用人机语音交互技术、主动学习技术,以及智能操作和事故处理技术 优势:具备主动学习、人机语音交互以及对调度员行为过程的安全校核能力 应用:2018-2020年与广州供电局合作研发了电力调度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软件,助力调度员完成倒闸操作、事故处理等任务,提升电网调控运行智能化水平。
  • 计及节点和断面功率约束的电压驱动潮流样本生成方法
    基于InterPSS的电压驱动潮流样本自动生成方法,一种满足节点与断面功率约束的潮流样本生成方法,该方法拥有优秀的样本生成性能和较强的功能扩展性。 在框架层面,电压驱动的潮流样本生成方法基于反函数法的样本生成方法设计,设计了样本生成路线,为后续的约束控制研究提供了框架基础并预留了接口,由于约束位置的改进,大大减少了样本数据的实际生成时间。 在技术层面,应用InterPSS作为样本生成平台的基础,InterPSS是一个集成现代化开发理念与开发技术的开放式电力系统仿真平台,并利用图计算法对InterPSS进行扩展并开发电压驱动样本生成模型,降低了算法的内存开销和时间成本,极大地提高了方法的样本生成效率,为在复杂大电网上的应用奠定基础。
  • 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数据驱动电力系统安全分析模型
    建立了以图深度学习网络为核心,面向大电网调度运行需求的数据驱动在线安全分析模型。涵盖N-k静态安全分析、暂态功角稳定分析、暂态电压稳定分析、频率稳定分析和低频振荡阻尼分析。 应用了多种图深度学习技术提升模型对电网运行方式调整和拓扑结构变化的适应能力,改进了注意力机制设计和图池化模型,将物理机理融入数据驱动模型的训练和预测结果的可信度辨识,实现物理机理引导的数据驱动分析模型。 应用方面,已在南方主网、云南电网实际系统规模上进行了初步的应用测试,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 柔性电力系统数字孪生
    痛点:缺乏新型电力系统全过程仿真工具 目标:电力系统全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再现 特点:多主体、多时间尺度、多源异构数据深度耦合 优势:可支撑构建大规模电力系统的数字孪生体 现状:保护控制在环的自主化国产化仿真工具, 3000节点 系统典型故障与中国电科院BPA软件匹配度高达95%以上。
  • 变电站多物理场建模仿真和运维环境优化
    痛点:广东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 台风多发以及高温、高湿、高盐的海洋性大气环境 ,极易引起预制舱式变电站舱体受潮与腐蚀, 以及因台风而造成设备及舱体的破坏。 目标:研究舱体防腐防潮防凝露的关键技术、新型舱体抗风性能的研究与试验验证。 特点:采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搭建预制舱湿热耦合模型进行探究。 优势:减少实际试验成本 ,可为实际建设提供参考方案。
  • 电力运行AI系列:电网调度操作机器人
    痛点:调度方案由调度员人工制定,工作量大,效率低。 目标:诊断评估电网故障,自动生成故障处理方案。 实现:采用微服务架构构建后端系统,采用微前端 处理界面,使用分布式数据库搭建存储系统。 优势:能在秒级的时间尺度内生成方案。
  • 电力运行AI系列:电网计划编排机器人
    痛点:当前停电计划编排多采用人工编制的方式,不仅耗费编制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所编排方案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制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等主观因素。 目标:自动生成停电计划排期方案与转电方案 特点:两个多目标优化问题耦合程度高。 优势:可以减少设备的停运次数或停运时间,进而降低设备停电对电网运行的影响。
  • 电力运行AI系列:电网运行分析机器人
    痛点:“双高”系统频率稳定问题日益突出,仿真 工具模型不完整、准确性低,缺乏全面、精细的频 率稳定在线分析功能与有效的可视化工具。 目标:电网仿真模型校核、拼接与维护;小扰动、 大扰动在线计算与析;惯量在线感知与分析;综 合风险在线感知与分析;控制器辅助设计。 特点:功能模块众多、数据海量,模型校核与风险 推理的机制复杂。 优势:为解决“双高”系统带来的频率稳定问题提 供有力的分析工具。
  • 电力运行AI系列—基于CV的运维管理和故障判别
    痛点:传统电力系统运维管理方法和决策水平低,具有较大局限性;此外,配电网高阻接地故障特征不明显,传统方法难以较为全面准确地识别以保证继保可靠动作。 目标:智能识别和预警电网树障、山火、外力破坏等破坏电力设施行;智能诊断识别配电网高阻接地故障,辅助电网开展故障研判和处理工作。 特点:算法融合多源数据样本。 优势:智能识别、高准确率、效率高。
  • 模型+数据的动态特性分析的新方法: 基于李雅普诺夫函数法的电 力系统稳定域分析
    痛点:在对含直流、风电等设备的电力系统进行稳定分析时 ,难以定量的体现不同控制方式、参数设置等对稳定裕度及稳定边界的影响 ,与优化控制策略制定环节脱节。 目标:计及直流、风电等电气设备暂态过程中控制特性的电力系统稳定域估计。 特点:结合数学和控制理论,通过搭建统一的程序框架,输入模型,利用计算机和数学工具箱进行迭代估计。 优势:减少人工计算的时间成本,提高估计精确度;显式体现不同控制方式、参数范围以及切换策略对稳定域边界的影响。
  • 信息物理微电网的弹性分布式控制
    痛点:微电网分布式控制易 受网络攻击影响,导致频率 和电压无法恢复至指定值。 目标:提高微电网分布式控 制抵御网络攻击的弹性。 特点:采用隐藏网络生成辅 助控制信号,削弱虚假数据 注入攻击的影响。 优势:能通过辅助控制参数 调节未知有界虚假数据注入 攻击造成的误差范围。
  • 新一代配电网的分布式控制与保护技术
    痛点:配电网单端电源被动受电模式改变, 分布式电源主动参与电网度,当前配电自 动化系统未能适应电网多模态运行方式 目标:构架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体系架 构、功能模块和决策机制等技术路线 特点:云边协同,规则驱动,分层-分布式自 治控制。 优势:实时状态感知,边缘计算,决策逻辑 集成,控制模式自适应,终端即插即用,多任务决策。 应用:架构设计、终端开发;故障诊断和隔 离、分布式自愈机制、功率就地平衡。